子宫腺肌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以及性交疼痛或下腹坠胀感。这些症状可能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痛经是子宫腺肌病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月经期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内侧。随着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浸润和子宫肌层增厚,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会逐渐加重,部分患者需依赖止痛药物缓解。
2、月经量增多
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加,同时子宫收缩能力下降,患者常出现经期出血量超过80ml的情况。长期月经过多可能引发乏力、头晕等失血症状,需警惕贫血风险。
3、经期延长
病灶刺激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功能,导致月经持续时间超过7天。部分患者同时伴有经间期点滴出血,可能与激素水平紊乱有关。
4、贫血
长期慢性失血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表现为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悸气促。严重贫血(血红蛋白小于60g/L)可能影响器官供氧,需进行铁剂补充或输血治疗。
5、性交疼痛或下腹坠胀感
子宫增大及盆腔充血可能引起深部性交痛,部分患者日常活动时会出现下腹持续性坠胀感,尤其在月经前症状更为明显。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类药物或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子宫显著增大的患者,可考虑病灶切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日常应注意经期卫生,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