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心慌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等疾病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1、生理性原因
妊娠期间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心跳加快。随着孕周增加,血容量逐渐增多,心脏负荷加重,可能出现心慌、气短等表现。通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注意休息后可缓解。
2、贫血
孕妇对铁元素的需求量增加,若未及时补充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代偿性加快搏动以维持供氧,从而引发心慌。此类孕妇可能伴随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需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补铁药物,同时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3、甲状腺功能亢进
妊娠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可能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会引起基础代谢率增高,出现心悸、手抖、体重下降等症状。确诊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丙硫氧嘧啶片等抗甲状腺药物,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4、心脏病
部分孕妇孕前存在未发现的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妊娠期心脏负担加重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此类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使用盐酸普萘洛尔片等药物控制心率,严重者需产科与心内科联合评估治疗方式。
若心慌症状频繁发作或伴随头晕、胸痛、水肿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到产科或心血管内科就诊。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子宫血流,定期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产检项目以监测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