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中药外敷以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方案。若出现局部红肿、化脓或全身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1、药物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痈疽,通常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林霉素胶囊等。若伴随明显疼痛,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2、手术治疗
当局部形成较大脓腔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由医生进行切开引流术。手术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排出脓液,配合术后定期换药促进创面愈合,避免感染扩散。
3、物理治疗
早期未化脓阶段可采用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治疗,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抑制炎症反应。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
4、中药外敷
急性期红肿未溃时,可外敷金黄散或玉露散等中药制剂,具有清热消肿功效。已破溃的创面可使用生肌玉红膏促进组织修复。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过敏反应。
5、日常护理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每日用碘伏消毒2次。避免挤压或搔抓病灶,穿着宽松透气衣物。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
痈疽属于皮肤化脓性感染,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或局部红肿范围持续扩大,应及时到普外科或皮肤科就诊。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规范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抗生素种类或疗程,以免导致耐药性。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避免感染迁延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