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囊肿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性病变或肿瘤性病变等病理性原因有关。其形成原因多样,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1、生理性原因
卵巢在月经周期中可能出现滤泡囊肿或黄体囊肿。滤泡囊肿是由于卵泡未破裂排卵后持续增大形成,黄体囊肿则与排卵后黄体未及时退化有关。这类囊肿体积较小,多数在2-3个月经周期后自行消退,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的子宫内膜侵犯卵巢组织,形成内含陈旧性积血的囊肿,称为巧克力囊肿。患者常伴随痛经、性交痛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地诺孕素片、孕三烯酮胶囊等药物抑制内膜增生,或采取腹腔镜手术剥除囊肿。
3、炎症性病变
盆腔炎、附件炎等慢性炎症可能导致输卵管与卵巢粘连,形成炎性囊肿。患者可能出现下腹坠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一般需使用头孢克肟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行手术引流。
4、肿瘤性病变
卵巢囊腺瘤、交界性肿瘤或囊腺癌等占位性病变可表现为囊性包块。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恶性肿瘤可能伴有腹水、消瘦等症状。确诊需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及病理活检,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还需配合化疗或放疗。
若体检发现卵巢囊肿,建议完善超声、激素水平等检查明确性质。直径小于5厘米的无症状囊肿可暂时观察,若持续增大、出现腹痛或怀疑恶性,需及时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处理。日常避免过度按压腹部,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