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烂可能是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真菌感染等病症的前兆,建议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若脚部皮肤出现溃烂、渗液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糖尿病足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障碍,易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患者常伴有足部麻木、刺痛或皮肤温度异常,严重时可能出现坏疽。一般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硫辛酸胶囊等药物控制血糖及改善微循环。
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会导致下肢供血不足,足部组织因缺血缺氧逐渐坏死。早期表现为行走后腿部疼痛(间歇性跛行),后期可能出现静息痛、皮肤溃烂。治疗常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配合辛伐他汀片调节血脂,必要时需进行血管介入治疗。
3、真菌感染
足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易滋生红色毛癣菌等致病菌,引发浸渍、糜烂型足癣。典型症状包括脚趾缝发白糜烂、瘙痒剧烈、脱皮等。可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等抗真菌药物,严重感染者需联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治疗。
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透气性好的鞋袜,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若出现伤口经久不愈或快速恶化,需立即至血管外科或内分泌科就诊,避免发展为严重感染或坏疽。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停用抗生素或降糖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