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损害、神经损伤、肢体麻木以及眼部症状等,具体表现因病情进展而异。若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1、皮肤损害
麻风病早期常出现皮肤红斑、浅色斑或结节,表面可能干燥脱屑。这些皮损通常边界模糊,伴随局部感觉减退或麻木,常见于四肢、面部等暴露部位。随着病情发展,皮损可能融合形成大片斑块。
2、神经损伤
麻风杆菌易侵犯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粗大、触痛。患者可能出现手部或足部肌肉萎缩,形成“爪形手”“垂足”等畸形。受损神经支配区域会逐渐丧失痛觉、温度觉,容易因外伤继发感染。
3、眼部症状
约20%患者会出现眼部受累,表现为眉毛脱落、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溃疡等。严重者可因三叉神经受损导致角膜感觉丧失,进而引发角膜炎甚至失明。
4、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伴随鼻黏膜损害,出现鼻塞、鼻出血,晚期可能发生鼻中隔穿孔。少数瘤型麻风患者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反应。
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麻木、无汗或神经疼痛时,应尽早就医进行皮肤涂片查菌或组织病理检查。麻风病通过早期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延误诊治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残疾。日常需避免接触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分泌物,确诊后需遵医嘱完成全程联合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