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黄染、贫血、肝脾肿大、神经功能异常以及尿液颜色加深等,需及时就医干预。
1、皮肤黄染
这是最直观的表现,通常首先出现在面部和巩膜(眼白),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黄染可能蔓延至躯干、四肢甚至手心脚心。黄染程度与溶血严重性相关,颜色可呈浅黄色至橙黄色。
2、贫血
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患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率增快等贫血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喂养困难、呼吸急促、四肢无力等组织供氧不足的表现。
3、肝脾肿大
溶血导致红细胞碎片在肝脏和脾脏堆积,可能引发这两个器官代偿性肿大,触诊时可发现肋下触及肝脾边缘,部分患儿会出现腹部膨隆。
4、神经功能异常
当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过高(大于342μmol/L)时,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引发胆红素脑病,表现为嗜睡、肌张力低下、尖叫、角弓反张甚至抽搐。这是需要紧急换血治疗的危重征象。
5、尿液颜色加深
溶血产生的胆红素经肾脏排泄,会使尿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尿布上可见明显染色。粪便颜色通常不受影响,仍为黄色或浅黄色。
若发现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黄染,伴有上述任一症状,应立即进行胆红素检测。治疗方法包括蓝光照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严重时需换血治疗。家长需遵医嘱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保持患儿充足喂养以促进胆红素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