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间质性改变的严重程度需根据具体病因和病变范围而定。可能由特发性肺纤维化、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或环境因素等引起,部分情况可能进展较快,需及时明确诊断。
1、特发性肺纤维化
属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肺炎,病变以双肺基底部网格状改变为主,可能伴随干咳和活动后气促。此类患者肺功能逐渐下降,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需通过抗纤维化药物(如吡非尼酮、尼达尼布)延缓进展,必要时考虑肺移植。
2、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肺部病变程度与原发病控制情况相关,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改善部分患者的肺功能。
3、环境因素所致改变
长期接触粉尘(如矽尘、石棉)或某些药物(如胺碘酮)可能引发间质性改变。脱离致病环境后部分病变可停止进展,但已形成的纤维化病灶不可逆转,需定期监测肺功能变化。
建议出现双肺间质性改变的患者尽早到呼吸内科就诊,完善高分辨率CT、肺功能检测及血清学检查。治疗方案需根据具体病因制定,同时需戒烟并避免呼吸道感染,以减缓疾病进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