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生可能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激素水平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多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等症状。
1、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
多次妊娠、人工流产、剖宫产等宫腔操作可能破坏子宫内膜与肌层之间的屏障,导致内膜细胞向肌层内生长,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和子宫增大。
2、激素水平异常
雌激素水平过高可能刺激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并向肌层浸润,孕激素不足则可能减弱对内膜生长的抑制作用。这种情况在育龄期女性中较为常见。
3、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倾向,可能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有关,如染色体10q26区域异常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患者典型症状包括逐渐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性交疼痛。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均匀性增大、质地变硬,超声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增厚且伴有回声不均。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及生育需求选择,如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缓解症状,或采用子宫切除术根治疾病。
建议出现进行性痛经或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及时到妇科就诊,通过超声、磁共振等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合并贫血者需及时补充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