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是由疥螨寄生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剧烈瘙痒和特征性皮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外用杀螨药物、对症止痒处理和环境消毒等措施。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案需根据皮损程度进行针对性选择。
1、剧烈瘙痒
疥螨在皮肤角质层挖掘隧道时产生的分泌物会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全身皮肤出现持续性瘙痒,夜间平卧时被褥温度升高会刺激疥螨活动,瘙痒程度可能加剧。婴幼儿患者可能因剧烈瘙痒出现睡眠障碍和烦躁哭闹。
2、丘疹与隧道
疥螨寄生部位会出现直径2-4mm的红色丘疹,常见于指缝、腕部、腋窝等皮肤褶皱处。雌虫在表皮内穿行形成的灰白色隧道是特征性皮损,长度约5-10mm,末端可见针尖大小的虫体隆起。
3、继发感染
过度搔抓可能导致表皮破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侵入后会形成脓疱疮、毛囊炎等细菌感染,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挪威疥患者因免疫缺陷可出现厚痂型皮损。
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选择:
1、外用杀螨剂
10%复方硫黄乳膏需全身涂抹连续3天,苯甲酸苄酯乳剂需间隔24小时使用两次。孕妇及婴幼儿建议使用5%扑灭司林霜,该药物通过阻断螨虫神经传导起效。用药后需持续观察2周确认疗效。
2、对症处理
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可缓解瘙痒症状,继发细菌感染者需联用头孢氨苄等抗生素。严重结节性皮损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但需注意可能引发的皮肤萎缩等副作用。
3、环境消毒
患者贴身衣物需用60℃以上热水烫洗,无法水洗的织物应密封放置2周以上。同居人员需同时接受预防性治疗,家庭环境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全面消杀,重点处理床垫、沙发等织物表面。
该病具有较强传染性,确诊后应及时隔离治疗。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若用药后2周仍有新发皮损,需考虑疥螨耐药或再次感染可能。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交叉感染导致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