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疖子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局部消毒、药物治疗、切开引流、物理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以下是具体措施:
1、局部消毒
早期未化脓时,可用碘伏对患处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每日2-3次。若疖肿位于面部危险三角区,需特别注意避免挤压,防止感染扩散至颅内。消毒时建议使用无菌棉签,保持手部清洁。
2、药物治疗
局部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若伴随发热或感染扩散,需遵医嘱口服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等止痛药物,但需注意药物过敏史。
3、切开引流
当疖肿成熟形成明显脓头且有波动感时,需由医生在无菌条件下切开排脓。术后需定期换药,保持创面清洁,通常5-7天可愈合。严禁自行挤压或挑破,尤其是面部疖肿。
4、物理治疗
早期可采用热敷促进炎症吸收,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红外线照射等物理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在医疗机构进行操作。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导致皮肤烫伤。
5、日常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穿着透气棉质衣物。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因高血糖环境易诱发反复感染。避免使用油性护肤品堵塞毛囊。
出现疖肿增大、疼痛加剧或伴有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规范使用药物,切忌擅自停药或增减剂量。反复发作的疖肿需排查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