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乳汁分泌通常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但也可能由垂体瘤、药物影响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病理性因素导致。若未处于妊娠或哺乳期出现泌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1、生理性原因
妊娠及哺乳期是女性泌乳的主要生理阶段。胎盘娩出后,体内泌乳素水平升高,刺激乳腺腺泡分泌乳汁,这种状态会持续至哺乳结束。哺乳期结束后,随着婴儿吸吮减少,泌乳素水平逐渐下降,乳汁分泌通常在数月内自然停止。
2、垂体瘤
垂体前叶发生的泌乳素腺瘤会导致异常泌乳。此类肿瘤会自主分泌过量泌乳素,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常伴随闭经、月经紊乱等症状。确诊需通过头颅MRI和血清泌乳素检测,治疗可采用溴隐亭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必要时行经蝶窦微创手术切除。
3、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胃肠动力药,或氟西汀、帕罗西汀类抗抑郁药物,可能通过多巴胺受体拮抗作用间接提升泌乳素水平。药物性泌乳多在停药后2-3周缓解,用药期间需监测激素水平,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4、甲状腺功能异常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泌增加,该激素具有刺激泌乳素分泌的双重作用。此类患者常伴怕冷、乏力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需检测甲状腺功能五项,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后可改善泌乳症状。
出现非哺乳期泌乳建议进行乳腺超声、性激素六项及垂体MRI检查。治疗需根据病因制定方案,如药物引起需调整用药,垂体瘤患者需神经外科干预。日常应避免挤压乳房刺激泌乳,保持规律作息,发现乳头溢液及时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