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皮肤炎症,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湿疹。该病多因皮肤破损后细菌侵入导致,典型表现为红斑、渗出及脓疱,可能伴有瘙痒或疼痛。常见治疗包括局部处理、药物治疗及日常护理等。
1、病因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引起。当皮肤存在伤口、溃疡或原有湿疹搔抓破溃时,细菌易通过破损处侵入真皮层,引发感染性炎症反应。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个人卫生不良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患病。
2、临床表现
皮损初期为边界不清的红斑,表面可见黄色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可能形成蜜黄色结痂。病变区域常有灼热感,搔抓后易向周围扩散。与普通湿疹不同,该病皮损周围常伴有明显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严重时可出现淋巴结肿大或发热等全身症状。
3、治疗方法
局部使用生理盐水湿敷清除分泌物,配合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控制感染。渗液较多时可短期使用硼酸溶液冷敷,合并严重炎症时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治疗期间需保持患处干燥清洁,避免搔抓导致扩散。
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通过细菌培养明确病原体。切勿自行使用激素类药膏,以免加重感染。日常应注意保持皮肤完整性,接触污染物后及时清洁消毒,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以降低感染风险。痊愈后仍需观察皮损变化,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