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癣的中药通常包括黄柏、苦参、白鲜皮、地肤子、土茯苓等。这些药物需在医生辨证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1、黄柏
黄柏性寒味苦,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中医认为湿热下注是导致皮肤癣疮的重要因素,黄柏可通过清除湿热改善局部红肿、渗液等症状,常用于治疗湿热型足癣或体癣。外用时可煎汤熏洗患处,需注意避免黏膜接触。
2、苦参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其含有的苦参碱成分能抑制表皮真菌繁殖,对于鳞屑角化型手癣、股癣出现的脱屑瘙痒有缓解效果。临床常与黄柏配伍制成洗剂,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3、白鲜皮
白鲜皮性寒味苦,归脾、胃经,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中医辨证属风湿热蕴肌肤所致的癣症,可见红斑丘疹伴剧烈瘙痒,该药能祛除肌表风邪,常与地肤子同用。新鲜白鲜皮捣敷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需炮制后使用。
4、地肤子
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作用。对于湿热浸淫引起的阴部湿疹样癣症,该药可通过利尿作用促进湿热排出,改善局部潮湿环境。常配伍蛇床子煎汤外洗,但外洗剂温度需控制在40℃以下。
5、土茯苓
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经,具有解毒除湿的功效。对于湿热久蕴导致的慢性手足癣,该药能通利关节、消除湿毒,常与金银花配伍使用。需注意服药期间忌饮茶,以免降低药效。
使用中药治疗皮肤癣症时,需经专业中医师进行湿热、血虚风燥等证型辨证。治疗期间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若出现皮疹扩散、渗液化脓等情况应及时就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