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外科手术及左心耳封堵术等。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评估,选择个性化方案。
1、药物治疗
作为基础治疗方式,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普罗帕酮片可帮助恢复窦性心律,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能控制心室率。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可降低血栓风险,使用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电复律
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诊患者,通过同步直流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操作前需排除心房血栓,术后需配合抗凝治疗防止血栓脱落。
3、导管消融术
通过射频能量消除肺静脉异常电活动,对阵发性房颤有效率可达70-80%。术后3个月内可能出现房性早搏等心律失常,需配合抗凝和抗心律失常药物。
4、外科迷宫手术
常在心脏搭桥或瓣膜手术同期开展,通过切割缝合形成瘢痕阻断异常传导通路。适用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且需开胸治疗的患者,成功率约80-90%。
5、左心耳封堵术
通过介入技术封堵血栓高发部位,适用于抗凝禁忌的高卒中风险患者。术后需短期抗凝治疗促进内皮化,长期可停用抗凝药物。
房颤患者应避免饮酒、浓茶等诱发因素,规律监测血压和心率。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和凝血指标,出现心悸加重或晕厥需立即就诊。抗凝药物使用期间需注意出血风险,避免擅自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