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备的常用药一般包括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消化系统药、外用药及感冒药等类型,具体需根据家庭成员健康状况选择。药物使用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遵医嘱。
1、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可用于缓解发热、头痛、牙痛及肌肉酸痛。此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退热镇痛作用,但需注意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24小时内不可超剂量服用。
2、抗过敏药
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能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症状,相较于第一代药物嗜睡副作用较轻。需注意部分人群可能对药物成分过敏,出现心悸等不良反应时应停药。
3、消化系统药
蒙脱石散可用于急性腹泻时的物理止泻,乳果糖口服溶液适用于功能性便秘。铝碳酸镁咀嚼片能中和胃酸缓解烧心症状,但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建议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
4、外用药
碘伏消毒液适用于皮肤擦伤消毒,无菌纱布和创可贴可用于包扎小伤口。红霉素软膏对轻度皮肤感染有效,炉甘石洗剂可缓解蚊虫叮咬引起的瘙痒,但破损皮肤禁用。
5、感冒药
复方氨酚烷胺片可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板蓝根颗粒作为中成药需辨证使用。需注意感冒药不能缩短病程,出现高热不退或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家庭药箱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不同药物需分开存放避免混淆,糖浆类药物开封后需冷藏并在1个月内使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家庭常备药仅用于处理轻微症状,若用药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