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哪些?

江龙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包括钠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钾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以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具体用药需遵医嘱。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需针对性选择药物,临床治疗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1、钠通道阻滞剂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钠离子内流,降低动作电位传导速度,适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常用药物包括奎尼丁片、利多卡因注射液、普罗帕酮片等,其中奎尼丁对房颤复律效果较好,但需警惕QT间期延长风险。

2、β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肾上腺素能β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适用于窦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常用药物有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普萘洛尔片、阿替洛尔片等。合并高血压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可优先选择此类药物。

3、钾通道阻滞剂

通过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有效不应期,适用于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代表药物包括盐酸胺碘酮片、索他洛尔片等。需注意胺碘酮可能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副作用。

4、钙通道阻滞剂

主要抑制钙离子内流,减慢房室结传导,适用于房性心动过速、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等情况。常用药物有盐酸维拉帕米片、地尔硫䓬片等。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时禁用此类药物。

5、其他药物

包括腺苷注射液、地高辛片等特殊类型药物。腺苷通过激活乙酰胆碱敏感钾通道终止阵发性室上速,地高辛通过增强迷走神经张力控制房颤心室率,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心电图、电解质及心功能。部分药物存在致心律失常风险,患者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治疗期间若出现心悸加重、晕厥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必要时需联合射频消融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