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患者通常可以吃解热镇痛药、抗病毒药物、中成药来缓解症状,但需遵医嘱使用。具体用药需结合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人体质进行选择,避免自行盲目用药。
1、解热镇痛药
感冒发烧常由病原体感染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退热、缓解头痛和肌肉酸痛的作用。这类药物需间隔4-6小时服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
2、抗病毒药物
若为流感病毒感染,可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这类药物能阻止病毒释放和扩散,但需注意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3、中成药
连花清瘟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用药时需辨证施治,风寒感冒患者不宜使用。部分中成药含麻黄碱成分,高血压患者应谨慎选用。
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ml以上。若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症状,或婴幼儿出现拒食、嗜睡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检查。用药期间需避免同时服用含相同成分的复方制剂,防止药物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