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血型是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类型,其红细胞表面同时存在A抗原和B抗原,而血清中不含抗A或抗B抗体。这种血型在全球范围内较为少见,通常具有独特的医学和遗传特征。
1、定义与特点
AB血型的核心特征是红细胞膜上同时携带A抗原和B抗原,但血浆中不含针对A或B抗原的天然抗体。这种特殊组合使其在输血时能与所有血型的血浆相容,但在接受红细胞时仅能接受AB型血液。AB型个体的免疫系统对A、B抗原均无排斥反应,这种特性源于基因调控下的抗原表达机制。
2、分布与遗传
全球范围内AB血型人群约占5%,中国人群中约为7%,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其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当父母携带A和B显性基因时(如父母分别为A型和B型),子女可能通过基因重组形成AB型。这种血型不能通过单一显性基因遗传,必须同时获得A、B两种等位基因。
3、医学意义
AB血型个体在紧急输血时可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浆,被称为“万能受血者”,但红细胞输注仍需严格配型。研究发现该血型人群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其他血型高12%,但胃癌发病率相对较低,可能与抗原结构影响病原体易感性有关。在器官移植领域,AB型受体具有更高的组织相容性概率。
建议AB血型者定期参与无偿献血以补充血库储备,接受输血治疗时需向医疗团队明确血型信息。日常健康管理中,可结合血型特性进行个性化疾病预防,但具体医疗决策仍需遵循专业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