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止血药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三七、白及、蒲黄、艾叶、仙鹤草等。这些药物在中医理论中通过不同机制发挥止血作用,但具体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辨证选择。
1、三七
三七具有散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咯血、便血、外伤出血等多种出血情况。其止血机制与促进血小板聚集、缩短凝血时间有关,既能止血又能活血,尤其适合伴有瘀血的出血症状。临床常用三七粉冲服或外敷止血。
2、白及
白及以收敛止血见长,常用于肺胃出血、外伤出血等。其含有的胶质成分可在出血表面形成保护膜,同时收缩局部血管。对于肺结核咯血、胃溃疡出血等情况,常配伍其他药物煎服。
3、蒲黄
蒲黄具有化瘀止血的双重作用,适用于血瘀导致的崩漏、产后出血等症。其含有的黄酮类物质既能促进凝血,又能改善微循环,尤其适合出血伴有血瘀证候者,多与五灵脂等配伍使用。
4、艾叶
艾叶以温经止血为特点,主要用于虚寒性崩漏、月经过多等妇科出血。通过温煦胞宫、固摄冲任达到止血效果,常与阿胶、当归等配伍制成汤剂,但血热出血者禁用。
5、仙鹤草
仙鹤草擅长收敛止血,可广泛用于各种出血症状。其有效成分能增加血小板数量及凝血因子活性,既能单味煎服,也可配合其他止血药使用,对消化道出血、尿血等均有疗效。
需注意出血原因复杂,如外伤出血需及时清创,内脏出血需查明病因。自行使用止血药可能掩盖病情,特别是长期反复出血或出血量较大时,务必及时就医。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更需谨慎,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配伍和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