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低钾血症、干咳、头晕、心悸以及高钾血症等,具体表现因药物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
1、低钾血症
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可能通过增加尿液排出导致钾离子流失,长期使用可能引发乏力、肌肉痉挛等症状。日常可通过食用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补充,必要时需遵医嘱调整剂量或联用保钾利尿剂。
2、干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可能因缓激肽蓄积刺激呼吸道黏膜,约20%患者服药后出现持续性干咳。若症状影响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
3、头晕和心悸
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可能通过扩张血管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突然站立时头晕目眩。长效制剂如氨氯地平可减少此类反应,服药期间建议缓慢改变体位。
4、心动过缓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能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率低于50次/分钟,伴有四肢发冷等症状。运动员、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需慎用,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电图。
5、高钾血症
ARB类药物如缬沙坦可能影响醛固酮分泌,导致血钾水平升高,严重时可引发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需每3个月检测电解质水平。
服用降压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出现严重皮疹、水肿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停药就医。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合并用药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利尿剂与地高辛联用可能增加心律失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