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作为一种矿物类中药,通常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缓解疮疡肿毒以及改善蛇虫咬伤等功效与作用。其应用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使用。
1、解毒杀虫
雄黄性温且有毒,中医认为其能抑制寄生虫及部分致病微生物。古代医籍记载其可外用于疥癣、虱虫等皮肤感染,现代药理研究也显示其成分对某些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需注意毒性风险。
2、燥湿祛痰
雄黄常用于湿邪积聚或痰饮停滞的情况。对于湿疹渗液或寒痰咳喘者,可配伍其他药物制成外用药膏或内服丸剂,通过温化寒湿的作用缓解症状,但内服需严格把控剂量。
3、截疟
在疟疾发作前,雄黄可与其他抗疟药物配伍使用。其辛温走窜的特性被认为能驱除疟邪,但现代临床已较少单独应用,多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4、缓解疮疡肿毒
雄黄常与朱砂、冰片等配伍制成散剂外敷,利用其辛散温通的特性促进痈疽疮毒消散。对于化脓性皮肤感染初期,可起到消肿止痛效果,但破溃后禁用。
5、改善蛇虫咬伤
雄黄酒外涂是民间应对毒虫咬伤的应急方法,其毒性成分可中和部分蛇毒蛋白。但遇到剧毒蛇咬伤时,需立即就医并配合抗蛇毒血清治疗。
需特别注意的是,雄黄遇热易分解为剧毒的三氧化二砷,故严禁高温加热。内服易引发恶心、腹痛等砷中毒反应,严重时可损伤肝肾。孕妇、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外用时应控制剂量和疗程,避免经皮肤过量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