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等原因有关。具体病因需结合患者情况进行医学检查。
1、动脉粥样硬化
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可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当斑块破裂时,可能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引发脑梗。患者常伴有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一般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治疗。
2、心源性栓塞
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易使心脏内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栓塞。此类脑梗常突发且梗死面积较大,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或偏瘫。治疗时需应用利伐沙班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必要时需进行血管介入取栓术。
3、小动脉闭塞
长期糖尿病或高血压可导致脑内微小动脉玻璃样变性,逐渐形成腔隙性脑梗。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言语不清或肌力下降,通常需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等改善脑循环药物,同时需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
脑梗属于急症,若出现突发性偏瘫、言语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后应根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溶栓、抗凝或手术治疗方案,避免自行调整用药剂量或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