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眩晕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眩晕病的治疗需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择相应方法,常见证型包括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及瘀血阻窍等。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个体化诊疗。

1、肝阳上亢

表现为头晕目眩伴面红目赤,多因情志失调导致肝阳亢逆。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平抑肝阳,配合太冲穴、风池穴针灸。日常需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熬夜。

2、气血亏虚

症见眩晕遇劳加重、面色苍白,多由脾胃虚弱所致。归脾汤能补益气血,辅以足三里、血海穴位艾灸。建议增加山药、红枣等健脾食材摄入。

3、肾精不足

常见耳鸣健忘、腰膝酸软等症状,多见于年老体弱者。左归丸或右归丸可滋阴温阳,配合肾俞、太溪穴位按摩。需节制房事,适度练习八段锦。

4、痰湿中阻

头重如裹、呕恶痰涎为主要特征,半夏白术天麻汤能燥湿化痰。配合丰隆、中脘穴位针刺,饮食需忌肥甘厚味,建议增加陈皮、薏苡仁等化湿食材。

5、瘀血阻窍

眩晕伴头部刺痛、舌有瘀斑,常用通窍活血汤配合百会、膈俞穴位放血疗法。患者应避免久坐,适当进行太极拳等舒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

出现持续眩晕建议及时就诊,经四诊合参明确证型后规范治疗。治疗期间需保持作息规律,避免突然起立等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动作,忌食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中药需由中医师根据体质调整剂量,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