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体位选择、温度控制、艾灸时间等,禁忌涉及皮肤破损、高热、孕妇等情况。使用艾灸前需了解相关规范,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1、体位选择
施灸时应选择舒适且稳定的体位,如仰卧位或坐位,便于操作且避免因移动导致烫伤。例如腹部艾灸需平躺,背部艾灸可俯卧,同时需暴露施灸部位并做好保暖。
2、温度控制
艾条与皮肤需保持3-5厘米距离,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迟钝者,需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变化,防止低温烫伤导致水疱。
3、艾灸时间
单次艾灸不宜超过30分钟,通常每个穴位灸5-15分钟。体质虚弱者应从短时间、小剂量开始,避免连续多日施灸,建议间隔1-2天为宜。
4、禁忌人群
皮肤溃疡、湿疹等皮损部位禁止施灸,以免继发感染。高热患者(体温大于38.5℃)、重度高血压发作期、过饥过饱或醉酒状态禁用,可能加重机体代谢负担。
5、特殊禁忌
孕妇禁止灸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位,可能引发宫缩。颜面部、大血管处、乳头等部位不宜直接灸,月经量多者经期应暂停艾灸。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瘢痕灸。
进行艾灸治疗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施灸前需如实告知医师健康状况。施灸后注意保暖,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风休息,持续性不适需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