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或母婴途径传播。该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且病程具有阶段性特点。
梅毒分为三期,不同阶段症状差异较大。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感染部位的无痛性硬下疳,通常出现在生殖器部位,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此时传染性极强。若未及时治疗,约6-8周后进入二期,出现全身对称性玫瑰疹、扁平湿疣及黏膜损害,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经历潜伏期后,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三期梅毒,出现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或树胶样肿,严重者可致失明、痴呆甚至死亡。诊断需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包括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等血清学检测。
预防梅毒需注意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共用注射器。孕妇应在孕早期进行梅毒筛查,感染者需接受规范治疗以防止母婴传播。确诊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完成青霉素等抗生素全程治疗,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血清滴度至2年以上。任何疑似感染或出现相关症状者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早期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并避免后遗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