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便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胡佳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便血可能与痔疮、肛裂、肠息肉、消化道溃疡或结直肠癌等疾病原因有关。若便血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痔疮

痔疮患者因肛门周围静脉曲张,排便时可能因摩擦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通常呈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手术治疗。

2、肛裂

干硬粪便通过时可能造成肛管皮肤撕裂,导致便后肛门疼痛和少量鲜红色出血。可外用硝酸甘油软膏促进裂口愈合,同时需保持排便通畅,避免便秘加重损伤。

3、肠息肉

肠道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组织质地脆弱,可能在排便时因摩擦出血,血液多与粪便混合。部分患者需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并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4、消化道溃疡

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时,血液在肠道内氧化形成黑色柏油样便,常伴有上腹痛、反酸等症状。通常需服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抑酸药物,配合硫糖铝保护胃黏膜。

5、结直肠癌

肿瘤组织坏死或侵犯血管会导致暗红色血便,可能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表现。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若出现反复便血、贫血或腹部包块等症状,建议尽早进行肠镜、粪便潜血试验等检查。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以减轻肠道负担。所有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