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疝是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组织移位并嵌入颅腔某些解剖间隙的严重病理状态,通常由外伤、肿瘤、出血或水肿引起,可能危及生命。常见类型包括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等,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脑疝的发生主要与颅内压急剧升高有关。当颅腔内某一分腔压力高于邻近分腔时,脑组织会向压力较低区域移位,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这种病理改变可能引发意识障碍、瞳孔改变、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具有极高致死致残风险。
临床常见类型包括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小脑幕切迹疝表现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偏瘫,枕骨大孔疝则以突发呼吸骤停为特征。其他类型如大脑镰下疝、蝶骨嵴疝相对少见,但同样需要紧急处理。CT或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脑组织移位程度及原发病灶。
治疗需立即降低颅内压,常用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配合呋塞米等利尿剂。严重病例需行去骨瓣减压术或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治疗应在重症监护条件下由神经外科团队实施。
预防脑疝的关键在于控制原发疾病。高血压患者需规律服用降压药,脑肿瘤患者应定期复查,颅脑外伤后需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出现持续性头痛、频繁呕吐或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检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