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是人体内器官或组织通过薄弱点或孔隙离开原有位置形成的异常突起,常见于腹部及周围区域,可能与先天因素或后天腹压增高有关。其类型较多,通常包括腹股沟疝、切口疝、脐疝等,需根据具体类型进行处理。
1、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包块,站立或咳嗽时明显,平卧后可能消失。男性发病率较高,多因腹壁肌肉薄弱或长期腹压增高导致,如慢性咳嗽、便秘等。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坠胀感或疼痛。
2、切口疝
切口疝发生于腹部手术切口处,因术后愈合不良或感染导致腹壁强度下降。患者站立时可见局部隆起,可能伴有牵拉感。此类疝气易逐渐增大,需通过影像学评估缺损范围,必要时选择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
3、脐疝
脐疝多见于婴幼儿或肥胖人群,表现为肚脐处膨出,哭闹、咳嗽时突出明显。婴幼儿脐疝多数可自愈,成年患者若疝囊持续增大或发生嵌顿,需考虑手术干预。日常需避免过度增加腹压,如提重物、剧烈运动等。
若发现腹部异常隆起或伴随疼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疝气类型、大小及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导致肠管嵌顿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