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核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查等,具体项目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以下为常见检查方式:
1、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确诊淋巴结核的关键手段,主要通过淋巴结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获取组织样本。活检后可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若发现干酪样坏死、朗格汉斯巨细胞等结核特异性病变,结合临床表现即可确诊。该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变性质,为诊断提供金标准。
2、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评估淋巴结大小、形态及血流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液化或钙化。X线或CT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结核病灶,明确是否合并肺结核。部分患者需进行MRI检查,以观察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为手术提供参考。
3、实验室检查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如T-SPOT.TB)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血常规检查可能提示淋巴细胞比例升高,血沉或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异常。部分患者需进行结核抗体检测,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需结合其他结果综合判断。
4、病原学检查
通过痰液、淋巴结脓液或穿刺液进行抗酸染色涂片,若找到抗酸杆菌可支持诊断。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确诊病原体的可靠方法,但耗时较长。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技术可快速检测结核杆菌D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怀疑淋巴结核时,建议尽早到感染科或呼吸科就诊,由医生根据病史、体征选择针对性检查。确诊后需规范进行抗结核治疗,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用药方案,防止耐药性产生。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定期复查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