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可能引发肝硬化、肝细胞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与肝脏长期受损导致的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定期监测病情变化。
1、肝硬化
慢性肝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时,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肝细胞反复坏死和再生,同时激活肝脏星状细胞产生大量纤维组织。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肝脏逐渐失去正常结构,形成假小叶和结节,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症状。
2、肝细胞癌
慢性肝炎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病毒DNA整合到肝细胞基因组中可能引发基因突变。肝脏长期处于炎症微环境中,异常增生的肝细胞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体重下降、甲胎蛋白升高等。
3、肝性脑病
当肝脏解毒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氨等毒性物质无法被代谢清除,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患者早期可出现性格改变、计算能力下降,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诱发因素包括高蛋白饮食、感染、消化道出血等。
慢性肝炎患者需每3-6个月进行肝功能、肝脏超声及甲胎蛋白检测,严格戒酒并避免使用肝损伤药物。若出现腹胀、意识模糊、呕血或皮肤瘀斑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系统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