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初期症状通常表现为硬下疳、淋巴结肿大以及不典型皮肤黏膜表现。感染后2-4周可通过观察体征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测进行识别,有高危性行为者需特别警惕。
1、硬下疳
梅毒初期最典型表现为单发无痛性溃疡,直径约1-2厘米,边缘隆起呈软骨样硬度,多出现在外生殖器(如阴茎冠状沟、阴唇)或接触部位(口腔、直肠)。溃疡表面清洁无脓液,3-6周可自行愈合,但病原体仍在体内扩散。这种自愈特性易被误认为痊愈而延误治疗。
2、淋巴结肿大
硬下疳出现1-2周后,病灶同侧腹股沟淋巴结会出现无痛性肿大,直径约1-2厘米,质地较硬但无红肿化脓现象。淋巴结呈孤立性分布,触诊时可移动且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此体征可持续数月。
3、不典型表现
约15%患者初期症状非典型,如多发性溃疡、微小糜烂或丘疹样皮损,少数出现肛周线状溃疡或手指感染灶。极个别患者因溃疡位置隐蔽(宫颈、直肠)或症状轻微而未能察觉,此时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确诊。
梅毒初期症状具有隐蔽性和自限性特点,即便皮损消退仍具传染性。建议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后3个月内进行TPPA和RPR检测,确诊后需规范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日常应注意避免病灶接触传播,性伴侣需同步筛查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2年以确保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