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在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存在显著差异,通常可分为一期、二期、潜伏期和三期梅毒。该疾病具有渐进性发展的特点,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
1、一期梅毒
主要表现为硬下疳,通常在感染后2-3周出现。特征为生殖器、肛门或口腔等接触部位出现单个圆形无痛性溃疡,边界清晰且基底呈软骨样硬度。硬下疳持续3-6周后可自行消退,但可能伴随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
2、二期梅毒
发生在感染后6-8周,梅毒螺旋体通过血液播散引起全身症状。典型表现为躯干、四肢及手掌脚底出现对称性红斑或丘疹,部分患者会出现扁平湿疣(肛周或外阴湿润丘疹)。还可伴随低热、咽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此阶段传染性极强。
3、潜伏期梅毒
分为早期潜伏(感染2年内)和晚期潜伏(感染2年以上),患者无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测阳性。早期潜伏期仍具传染性,晚期潜伏期传染性减弱,但存在病情进展风险。
4、三期梅毒
感染2年后进入晚期阶段,可累及心血管、神经系统及骨骼。典型表现为树胶肿(皮下组织破坏性结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脊髓痨或麻痹性痴呆等严重并发症,此阶段已无传染性但可致残致死。
若出现可疑症状或高危接触史,建议立即进行血清学检测。早期梅毒通过规范青霉素治疗可完全治愈,而晚期病变常不可逆。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并定期进行血清学随访监测,性伴侣需同时接受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