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并非病毒感染所致。梅毒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等一般不会传染。
梅毒的病原体为苍白螺旋体,属于细菌类微生物,可侵犯人体皮肤黏膜、心血管及神经系统。该病分为三期,一期表现为硬下疳,二期出现全身皮疹,三期可能引发严重器官损害。梅毒的传染性在一期、二期最强,未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1-2年内传染风险最高,潜伏期患者虽无症状但仍具传播可能。通过规范的血清学检测如TPPA、RPR等可明确诊断,青霉素类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案。
预防梅毒需加强性行为保护措施,正确使用避孕套可降低80%以上的感染风险。确诊患者应避免性生活直至完成规范治疗,性伴侣需同步接受检测。孕妇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梅毒,建议孕早期进行梅毒筛查。若发生高危接触或出现生殖器溃疡、皮疹等症状,应及时至皮肤性病科就诊并进行阻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