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一种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硬下疳、皮肤黏膜损害、全身性症状以及累及多系统的晚期病变等。该疾病可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或母婴垂直传播,需及时进行规范治疗。
1、硬下疳
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表现为单发无痛性溃疡,边缘整齐且基底较硬,常见于外生殖器、肛门或口腔等接触部位。硬下疳表面可能有浆液性分泌物,内含大量螺旋体,具有较强传染性。
2、皮肤黏膜损害
多见于二期梅毒,感染后9-12周可出现对称性斑疹、丘疹或脓疱样皮损,好发于躯干、四肢及掌跖部位。部分患者会出现口腔黏膜斑、扁平湿疣或梅毒性脱发等特异性表现。
3、全身性症状
二期梅毒常伴随低热、头痛、全身淋巴结肿大、关节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虹膜炎等眼部病变,或引发骨膜炎、肝炎等内脏损害。
4、晚期病变
未经治疗的患者可能在感染数年后发展为三期梅毒,表现为树胶样肿、心血管梅毒(如主动脉瘤)以及神经梅毒(如脊髓痨、麻痹性痴呆)。这些病变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或永久性神经损伤。
若近期存在高危性行为或疑似梅毒症状,建议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通过血清学检测明确诊断。早期规范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可有效杀灭病原体,避免疾病进展至晚期阶段。治疗期间需禁止性接触,性伴侣应同时接受检查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