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硬下疳是一期梅毒的典型皮损表现,初期主要特征为无痛性溃疡。其典型表现主要包括皮损形态特殊、发生部位固定、伴随淋巴结肿大且具有自愈倾向等特点。
硬下疳初期皮损通常单发,直径约1-2厘米,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溃疡基底呈现肉红色,表面清洁无脓液覆盖,触诊时可感受到基底质地坚硬如软骨,边缘隆起且边界清晰,无明显疼痛或瘙痒感。好发部位与感染途径直接相关,约90%发生于外生殖器,男性多见于阴茎冠状沟、包皮系带,女性常见于大小阴唇、宫颈;亦可出现在口唇、舌部等黏膜部位。
硬下疳出现1-2周后,约70%患者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坚硬、表面光滑、无压痛、不与周围组织粘连,穿刺液暗视野检查可发现梅毒螺旋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即使未经治疗,硬下疳也会在3-8周内自行消退,但这并不代表疾病痊愈,螺旋体仍在体内扩散。
由于梅毒硬下疳具有较强传染性且可能继发严重并发症,建议出现疑似皮损后立即至皮肤性病科就诊。临床通过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如TPPA、RPR)可明确诊断,早期规范注射苄星青霉素治疗可有效阻断病情进展。治疗期间应避免性接触,性伴侣需同步接受检测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