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患者需监测血清镁浓度主要与肾功能减退、药物使用风险及高镁血症危害等因素有关。生理情况下,肾脏负责调节镁平衡,当肾功能受损时易出现代谢异常,需通过监测及时干预。
1、肾功能减退
慢性肾病进展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脏排泄镁的能力减弱,镁离子易在体内蓄积。若不定期监测,可能因排泄不足引发高镁血症。患者需遵医嘱使用碳酸钙、司维拉姆或氢氧化铝等磷结合剂,这类药物可辅助降低血镁水平。
2、药物使用风险
部分慢性肾病患者需长期服用含镁药物(如抗酸剂)或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可能进一步升高血镁浓度。此外,透析液镁浓度设置不当也会影响血镁水平,需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高镁血症危害
血镁浓度超过1.25mmol/L可能抑制神经肌肉兴奋性,表现为肌无力、嗜睡;严重时(>2.5mmol/L)会引发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甚至心脏骤停。早期监测可及时发现异常,避免重症发生。
慢性肾病患者应每3-6个月检测血清镁浓度,限制含镁药物及坚果、豆类等高镁食物摄入。若出现肌肉震颤或心律不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调整透析方案或进行药物治疗,维持血镁在0.7-1.1mmol/L的安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