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障碍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效率降低的情况,常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主要包括间质性肺病、肺水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以及肺纤维化等。这些疾病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能力。
1、间质性肺病
这类疾病以肺泡壁增厚和纤维化为特征,例如特发性肺纤维化或尘肺。由于肺泡间隔内胶原沉积和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气体扩散距离增加,同时有效交换面积减少。患者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肺部CT可见网格状阴影,治疗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2、肺水肿
心源性或非心源性肺水肿发生时,肺泡腔内积聚液体形成屏障。急性期水肿液中的蛋白成分会增加肺泡表面张力,使得氧气难以溶解扩散。临床可见端坐呼吸、粉红色泡沫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进行利尿、强心或机械通气支持。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气肿导致的肺泡隔破坏会显著减少气体交换表面积。研究表明,重度COPD患者的弥散量可下降至正常值的40%以下,同时存在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稳定期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为主,急性加重需联合抗感染治疗。
4、肺炎
肺部感染引起的炎性渗出会覆盖肺泡表面,特别是大叶性肺炎的红色肝样变期,肺泡内充满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直接阻碍气体交换。除抗感染治疗外,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氧疗或呼吸支持。
5、肺纤维化
进行性纤维化过程导致肺泡结构完全破坏,形成蜂窝状囊腔。这种不可逆的结构改变使弥散面积持续减少,患者氧分压进行性下降,晚期需考虑肺移植治疗。
当出现活动耐力下降、不明原因低氧血症时,建议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中的弥散功能测定。明确诊断后应在呼吸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原发病治疗、氧疗及肺康复训练等综合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