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母乳性黄疸如何处理

郝薇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母乳性黄疸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密切观察、蓝光治疗、调整喂养方式等,需结合患儿具体情况选择。若黄疸程度较轻且无其他异常,通常无需特殊干预,若胆红素水平较高则需积极治疗。

1、密切观察

大部分母乳性黄疸患儿症状较轻,胆红素水平多低于15mg/dl。建议每日记录皮肤黄染范围变化,定期监测经皮胆红素值。同时需观察婴儿吃奶、排便、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拒奶等异常需立即就诊。

2、蓝光治疗

当血清胆红素超过15mg/dl或上升速度过快时,需进行蓝光照射治疗。特定波长的光线能将脂溶性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通过胆汁排泄。治疗期间需遮盖眼睛及会阴部,每日照射6-8小时,连续2-3天多可见明显改善。

3、调整喂养方式

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养,保证每日哺乳8-12次以促进胆红素排泄。若胆红素超过20mg/dl,可暂停母乳3天改喂配方奶,待黄疸消退后恢复母乳。暂停期间需定时挤出母乳维持泌乳,避免乳房肿胀。

家长应定期带患儿进行新生儿随访,避免在无医嘱情况下自行使用茵栀黄等药物。若黄疸持续超过3周或伴有大便颜色变浅,需排除胆道闭锁等疾病。多数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随着婴儿肝脏功能成熟,通常在生后3-12周自行消退。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