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二期梅毒疹通常出现在躯干、四肢、手掌和脚底、生殖器及肛周等部位,还可能累及黏膜或其他皮肤区域。梅毒螺旋体感染后,随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导致皮肤和黏膜出现特征性皮损。
1、躯干
二期梅毒疹常以躯干为中心向周围扩散,表现为玫瑰疹样或斑丘疹样皮损。皮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5-1cm,颜色为淡红色或铜红色,表面可能有轻微鳞屑,通常无痛痒感。
2、四肢
四肢近端(如大腿、上臂)和远端(小腿、前臂)均可出现梅毒疹,皮疹形态与躯干类似。部分患者会出现环状或银屑病样改变,尤其在关节屈侧皮肤皱褶处更易形成潮湿的扁平湿疣。
3、手掌和脚底
约75%的二期梅毒患者会出现掌跖部梅毒疹,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色或红褐色斑疹,表面有领圈样脱屑。这种分布具有诊断特异性,是与其他皮肤病鉴别的关键特征。
4、生殖器及肛周
外生殖器、肛周皮肤可能出现扁平湿疣或丘疹样改变。湿疣表面湿润,含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部分患者会伴随黏膜斑,常见于口腔、咽部等部位。
若发现上述皮肤表现合并全身症状(如低热、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痛),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二期梅毒规范使用青霉素治疗可有效清除病原体,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病情进展为神经梅毒或心血管梅毒。治疗期间需严格避免性接触,性伴侣应同步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