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属于突发性疾病,其形成通常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心源性栓塞等原因有关。该病起病较急,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急性症状,但发病前可能存在长期基础病变。
1、动脉粥样硬化
这是最常见的发病基础,脂质沉积在脑血管壁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斑块破裂可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急性血栓,完全阻塞血管时会突然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患者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
2、血栓形成
血液高凝状态易在狭窄的脑血管内形成原位血栓,房颤患者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是主要诱因。突发性血管堵塞会导致对应脑区功能丧失,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或肢体麻木,需紧急使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
3、心源性栓塞
约20%-30%病例与心脏疾病相关,如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产生的栓子随血流阻塞脑动脉。这种栓塞往往瞬间发生,患者可能突然倒地并伴随剧烈头痛,需根据病情选择华法林钠片、达比加群酯胶囊等抗凝药物。
脑梗作为急性脑血管事件,虽然发病过程呈现突发性,但其病理基础往往经过数年发展。建议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吸烟者立即戒烟。若出现突发性面部歪斜、单侧肢体无力等征兆,需在4.5小时黄金救治时间内送医,通过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后接受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