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哪些疾病会导致脑萎缩发生

饶凯华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脑萎缩的发生通常与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疾病、亨廷顿病、多发性硬化症以及脑外伤后遗症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

1、阿尔茨海默病

该病是导致脑萎缩的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导致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这些病理改变会引发神经元大量死亡及突触连接丢失,最终使大脑皮层和海马体积显著缩小。患者除脑萎缩外,还伴随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等症状。一般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奈哌齐、美金刚或卡巴拉汀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2、脑血管疾病

反复发生的脑梗死或慢性脑缺血会导致局部脑组织软化坏死,继而引发神经细胞凋亡和胶质增生。这种病理过程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脑沟增宽、脑室扩大等萎缩征象,患者可能伴随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症状。临床治疗常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阿托伐他汀调节血脂。

3、亨廷顿病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于4号染色体上HTT基因的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异常扩增,导致纹状体和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性死亡。患者头颅MRI可显示尾状核萎缩伴侧脑室前角扩大,临床表现为舞蹈样动作和认知功能下降。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丁苯那嗪等药物可帮助控制运动症状。

4、多发性硬化症

该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攻击髓鞘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损。长期反复的脱髓鞘病变可引起轴突变性和脑白质体积减少,晚期可能出现全脑萎缩。急性期治疗通常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缓解期可使用干扰素β或芬戈莫德等疾病修饰治疗药物。

5、脑外伤后遗症

重度颅脑损伤后出现的脑实质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病变,可能造成局部脑组织液化坏死。随着损伤后数月至数年的修复过程,受损区域逐渐被胶质瘢痕替代,形成局限性脑萎缩灶。临床处理包括急性期的血肿清除手术,以及恢复期的认知功能康复训练。

当出现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运动障碍或影像学显示脑室扩大等征象时,建议及时进行头颅MRI、脑脊液检测及基因筛查。早期明确病因后,通过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和认知康复训练,可有效延缓脑萎缩的进展速度。具体诊疗方案需由神经内科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制定。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