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检查一般可以发现早期癌症,尤其对于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的肿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优势在于能够直接观察黏膜表面的细微变化,并在可疑区域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内窥镜通过前端的高清摄像头和光源系统,能清晰显示食管、胃、结直肠等器官黏膜的色泽、血管纹理及微小隆起性病变。对于早期癌症特征性的黏膜粗糙、发红或凹陷等改变,具有毫米级的辨识能力。染色内镜、放大内镜等特殊技术可进一步提升病变识别率,如靛胭脂染色能突显结直肠腺管开口形态差异。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钳取直径2-3mm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分析,可检测出仅累及黏膜层的原位癌。
但部分早期癌症可能存在假阴性风险,如平坦型病变或分化良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肾脏等深部器官的早期病变受解剖位置限制难以通过常规内窥镜发现。建议40岁以上胃癌高危人群每2-3年接受胃镜检查,结直肠癌筛查应从45岁开始定期肠镜检查。检查前需严格遵循禁食、肠道准备等要求,检查后出现持续性腹痛或便血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