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插入后正确护理避免感染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局部清洁、维持导尿管通畅、观察尿液性状、定期更换导尿管以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具体护理措施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1、保持局部清洁
每日使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清洗尿道口及周围皮肤,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清洗后擦干水分,保持局部干燥。女性患者需注意由前向后擦拭,避免肛周细菌污染尿道口。
2、维持导尿管通畅
确保导尿管无折叠、扭曲或受压,集尿袋应始终低于膀胱水平。每2-3小时排空集尿袋一次,避免尿液反流。翻身或移动时需固定好导尿管,防止意外牵拉导致黏膜损伤。
3、观察尿液性状
记录每日尿量,注意尿液颜色、透明度及有无血块、絮状物等异常。发现尿液浑浊、血尿或尿量骤减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正常尿液每日排出量应保持在1500-2000ml。
4、定期更换导尿管
普通橡胶导尿管需每7天更换,硅胶材质可延长至28天更换。更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集尿袋需每日更换。长期留置者应配合膀胱冲洗,每周1-2次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高危感染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或呋喃妥因等抗生素。用药期间需观察药物反应,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防止产生耐药性。
进行导尿管护理时应佩戴无菌手套,所有接触尿道的物品均需消毒处理。建议每日饮水2000ml以上以产生自然冲洗作用,集尿袋排液口避免接触污染物。若出现发热、腰痛或尿道灼痛等感染征兆,应立即就医进行尿培养检查,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