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易患尿路感染可能与生理结构、行为因素以及疾病因素有关,常见原因包括尿道较短、性生活影响、卫生习惯不当等。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生理结构特点
女性的尿道较短且直,尿道口与阴道、肛门距离较近,肛门处的细菌容易通过尿道口逆行进入膀胱,导致尿路感染。此外,尿道黏膜的防御能力较弱,细菌更易定植繁殖。
2、性生活影响
性行为过程中可能将外阴或肛周的细菌带入尿道,尤其是同房后未及时排尿清洁时,细菌容易在尿道内滋生。频繁性生活可能增加尿道黏膜损伤风险,进一步升高感染概率。
3、妊娠期因素
怀孕期间子宫增大会压迫输尿管和膀胱,导致尿液排出不畅甚至反流,增加细菌滞留风险。同时,妊娠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降低尿道黏膜的抗菌能力。
4、卫生习惯不良
如排尿后擦拭方向错误(由后向前)、长时间憋尿、不及时更换卫生巾或护垫等,均可能增加细菌在尿道口附近滋生的机会。穿着过紧的化纤内裤也可能导致局部潮湿闷热,促进细菌繁殖。
5、绝经后雌激素下降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黏膜变薄且防御功能减弱,尿道口闭合能力下降,易受细菌侵袭。此时还可能伴随盆底肌松弛,导致排尿不尽和感染风险增加。
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或血尿等症状,建议多饮水、保持外阴清洁,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克肟片、左氧氟沙星片或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药物控制感染。日常需避免过度劳累,同房后及时排尿,选择棉质透气内裤,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