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摄入的嘌呤类物质经肝脏氧化生成。正常生理情况下,尿酸通过肾脏和肠道排泄,维持动态平衡。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时,血尿酸浓度超过420μmol/L(7mg/d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持续高尿酸状态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1、痛风
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钠结晶容易沉积在关节及周围组织,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典型表现为夜间突发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可形成痛风石,导致关节畸形。
2、尿酸性肾结石
尿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结晶易在肾脏集合系统沉积形成结石。患者可能出现腰痛、血尿,结石堵塞输尿管时可引发肾绞痛,长期存在可能影响肾功能。
3、慢性肾脏病
高尿酸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并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进肾脏纤维化。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夜尿增多,严重时可进展为肾功能衰竭。
4、心血管疾病
尿酸结晶沉积在血管壁可引发炎症反应,同时高尿酸会促进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障碍。这些机制可能增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
5、代谢综合征
高尿酸常伴随胰岛素抵抗、肥胖等代谢异常,可能通过炎症因子交互作用,共同增加2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病概率。
建议日常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等,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ml以上。已出现关节疼痛、腰背不适等症状者需及时就医,通过血尿酸检测、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降尿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