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异物需根据其位置、性质及患者状况选择取出方法,常见方式包括内镜取出、手术取出、自然排出等,具体需由医生评估后处理。
1、内镜取出
消化道异物如误吞的硬币、鱼刺等可通过胃镜或肠镜取出。医生在内镜直视下使用钳子、网篮等工具夹取异物,适用于未穿透消化道黏膜且体积较小的物体。操作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异物位置,避免强行拖拽造成二次损伤。
2、手术取出
对于刺入内脏、卡在气道引发窒息或嵌入深层组织的异物,需外科手术干预。如支气管异物引起呼吸困难时,需紧急气管切开取出;腹腔内尖锐异物穿透肠壁时需开腹手术,同时修复受损器官。术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3、自然排出
直径小于2厘米、边缘光滑的胃内异物,在医生监测下可通过肠道自然排出。患者需进食富含纤维食物促进肠蠕动,每日检查粪便,若72小时未排出或出现腹痛、便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4、影像引导介入
皮下或肌肉内金属异物可通过X线或超声定位后,在影像引导下微创取出。如枪伤后的弹片、注射针头断裂等情况,该方法创伤小且精准度高,术后仅需局部消毒处理。
5、支气管镜取出
气道异物首选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儿童花生误吸等案例中,医生通过支气管镜采用冷冻探头粘附或异物钳夹取。操作时需保持患者体位稳定,严重喉头水肿者需先气管插管保障通气。
发现体内异物滞留时,切忌强行催吐或自行抠挖。金属类异物需避免进行MRI检查。所有操作均需在具备急救条件的医疗机构完成,取出后需复查确认无残留,并处理继发性损伤。特殊部位如眼球、大血管旁异物需多学科会诊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