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母婴传播以及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并致病。该疾病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需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类型并治疗。
1、直接接触传播
疱疹病毒可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直接接触传播,如接吻、性接触或接触感染者水疱渗液。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感染表皮细胞后破坏细胞结构,引发局部水疱、疼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凝胶、泛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2、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疱疹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传染给胎儿,导致新生儿疱疹。病毒经血液或产道直接侵入胎儿组织,可能引起皮肤损伤、神经系统异常等后果。分娩前需评估感染情况,必要时进行剖宫产,新生儿需使用更昔洛韦注射液等药物治疗。
3、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污染的毛巾、餐具等物品可能间接传播病毒,但概率较低。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短暂存活,通过接触污染物品再触摸口鼻或眼睛黏膜时可能引发感染。感染者可能出现口腔溃疡、角膜炎症等表现,需避免共用个人物品并遵医嘱使用干扰素滴眼液等药物。
若出现疱疹症状应及时到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确诊后需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评估病情进展,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以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