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皮肤通常与病毒侵入皮肤屏障、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导致损伤以及潜伏后再次激活等因素有关。病毒通过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传播,感染后可能反复发作。
1、病毒侵入皮肤屏障
单纯疱疹病毒通过皮肤或黏膜的微小破损进入表皮细胞,病毒表面的糖蛋白与宿主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启动融合过程。病毒DNA进入细胞核后启动复制机制,破坏局部皮肤屏障功能,为后续扩散创造条件。
2、细胞内复制导致损伤
病毒在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内大量复制,利用宿主细胞的资源生产病毒颗粒。受感染的细胞发生气球样变性并破裂,释放的病毒颗粒会感染邻近细胞,形成特征性水疱。表皮细胞广泛损伤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引发红肿、灼痛等症状。
3、潜伏后再激活
初次感染后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突逆行至神经节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日晒或应激时,病毒重新激活并沿神经纤维迁移至原发感染部位,引发复发性皮损。这种再激活机制导致约20-40%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唇疱疹或生殖器疱疹。
日常需保持皮损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急性期应避免接触婴幼儿及免疫缺陷者,疱液中含有大量活病毒颗粒。出现反复发作或播散性感染时,需及时就诊进行抗病毒治疗,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乳膏、伐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等神经核苷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