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的治疗周期通常为7~14天,但具体时间需根据疱疹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及患者免疫力等因素综合判断。疱疹主要包括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临床常采用抗病毒药物、止痛治疗、局部护理等方法进行干预。
1、抗病毒药物治疗
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发作时,通常需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胶囊、伐昔洛韦片等口服抗病毒药物。轻症患者疗程多为5~7天,病情较重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要延长至10~14天。早期用药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2、疼痛管理
带状疱疹常伴随神经痛,急性期疼痛明显时可使用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片等药物缓解。部分患者疼痛可能在皮疹消退后持续数周至数月,需根据疼痛程度调整用药周期,必要时联合外用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局部镇痛。
3、局部皮肤护理
疱疹未破溃时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每日涂抹3~5次直至结痂。若继发细菌感染,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通常持续使用至创面完全愈合,约需7~10天。期间需保持皮损清洁干燥,避免抓挠。
疱疹治疗期间需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或皮损范围扩散等情况,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由于疱疹病毒具有潜伏性,生殖器疱疹等易复发性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抑制治疗,具体用药周期需由医生评估后确定。